1.成果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及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1)构建“精神铸魂+工匠素养”融合的价值引领体系——解决职业精神与工匠素养在技能训练中渗透不足的问题
一是解构行业精神内核。挖掘地矿行业“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的“三光荣”精神和宝玉石行业“爱岗敬业、艰苦创业、建功立业”的三业精神,将其转化为“精益求精的技艺追求、守正创新的传承意识、诚信守艺的职业操守”三大核心素养,形成“精神认知—素养培育—行为养成”的递进式培育图谱。
二是打造“思政+专业”课程群。开设《珠宝鉴赏》等思政示范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中嵌入全国技术能手陈瑞虎、杨家辉等行业大师案例,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的深度融合。
三是创新精神培育载体。依托省地球科学教育科普基地、李孔亮和陈瑞虎大师工作室,开展非遗技艺工作坊等活动,通过VR还原玉雕大师创作场景,实现宝玉石“精雕细琢、久久为功”行业精髓的沉浸式培养。

(2)打造“训赛精技+能力进阶”联动的技能培养模式——解决岗课赛证各环节标准衔接松散的问题
一是构建“四级竞赛+校企协同”赛训机制。以“校省国行”四级竞赛体系为核心,校企共建赛训基地,将珠宝加工项目转化为备赛内容,形成“企业出题—学校备赛—赛场检验”的训赛闭环。
二是推行“双学徒制+岗位实训”能力进阶模式。实施“企业学徒+工作室学徒”双轨培养,通过李孔亮、陈瑞虎大师工作室承接企业定制项目,参与宝玉石检测、宝玉石加工岗位工作,对接竞赛标准开展训练,实现技能与竞赛能力的双向提升。
三是建立“赛训成果+产业转化”反哺机制。联合香港誉宝集团共建“校中厂”,将技术标准、1+X证书要求融入教学,将学生竞赛作品转化为商品,形成“竞赛—生产—教学”的良性循环,实现“课赛证岗”融通。

(3)构建“数智赋能+平台支撑”驱动的教学服务保障——解决数智技术在核心教学场景应用不足的问题
一是打造“数字资源+校企共建”共享平台。联合中维检测共建珠宝加工产教融合中心,开发珠宝玉石大型分析仪器仿真软件,牵头建设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实现企业技术资料向数字化教学资源转化。
二是实施“智能技术+生产场景”实训模式。引入智能鉴定辅助系统,建立智能检测工位,开展虚拟仿真实训,利用企业捐赠3D打印设备,开展首饰设计企业订单数字化加工实训。
三是施行“线上线下+数智融合”协同育人。依托泛雅平台,与深圳超定等单位开展直播实践,建设数字化玉雕工坊,开展东海水晶市场等移动课堂,实现数智技术与产业需求的有效对接。
2.成果的创新点
(1)理念创新:践行了“三维融合+工匠特质”的宝玉石行业特色人才培育理念
创新性提出“精神铸魂、训赛精技、数智赋能”三维融合的育人理念,将地矿行业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的“三光荣”精神与宝玉石行业“精益求精、守正创新、诚信守艺”的工匠特质深度融合,构建“精神内核—技能标准—数智支撑”的三阶转化逻辑,将行业精神转化为“精益求精的技艺追求、守正创新的传承意识、诚信守艺的职业操守”三大可量化素养指标,形成“精神认知—素养培育—行为养成”的递进式培育图谱,为宝玉石行业特色人才培养的“工匠精神与职业技能共生、匠心传承与数智技术协同”提供理念支撑。
(2)模式创新:创新并实践了“精神铸魂—训赛精技—数智赋能”协同联动的行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以“精神铸魂”为核心引领,“训赛精技”为实践路径,“数智赋能”为技术支撑,形成“价值塑造、技能提升、技术革新”三位一体的育人闭环。精神引领层面,依托校内珠宝博物馆、李孔亮和陈瑞虎省级技术技能大师工作室,构建“行业大师讲堂+非遗技艺工坊+虚拟体验空间”三维载体。训赛精技层面,构建“校赛—省赛—国赛—行赛”四级竞赛体系,将技能大赛珠宝加工项目标准、大赛评分规则与1+X珠宝玉石鉴定证书要求深度融合,形成“基础训练—专项备赛—实战检验—岗位适配”的递进式链条。数智赋能层面,建设宝玉石智能鉴定中心、VR虚拟实训平台,开发珠宝玉石大型分析仪器仿真软件,实现技能训练场景化、数据化、个性化的行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3)路径创新:创新并构建了“精神解码—训赛淬炼—数智转化—实践反哺”的全链条育人路径
突破传统技能培养“重实训、轻转化”局限,形成多环节联动的全链条路径。精神解码环节,打造珠宝工匠精神金课群,通过“案例教学+场景体验”,以全国技术能手陈瑞虎的成长历程为线索,拆解精益求精为可量化标准,实现从精神内涵到职业行为的具象化解读。训赛淬炼环节,实施“企业+工作室”双学徒制培养,参与真实订单,将岗位技能训练与企业生产任务绑定,通过大师工作室承接定制业务,形成“校内训练—企业实践”的场景迁移。数智转化环节,依托智能鉴定系统建立技能成长档案,建立“训练数据—竞赛表现—岗位适配”的动态映射,精准开展针对性训练。实践反哺环节,将学生竞赛作品、企业定制成果纳入素养评价,构建“技能输出—市场检验—教学优化”的闭环,实现从认知到实践、从实践到创新的深度转化。(珠宝与艺术学院:李孔亮 审核:韩瑞 佘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