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支点,亟需大量数字化、智能化、复合型现场技能人才。2016 年教育部《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指出 “加快培养既懂制造又懂信息技术,能解决现场复杂问题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为响应文件要求,我院 2016 年起与合肥京东方率先开展“订单培养”育人实践,依托省电气自动化技术骨干专业、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等项目,研究解决职业院校制造类专业技能与复合型岗位需求不匹配、现场能力与多元应用场景脱节、数字化应用能力薄弱问题。形成链群融通、订单驱动、数智支撑,面向智能制造现场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成果以“共生理论”为支撑,经 7 年实践检验,成效显著。
(1)链群融通:构建专业群与产业链融通机制
打造智能制造专业集群。对接智能制造产业链智能装备组装、产线数字运维、工艺优化创新等复合型岗位需求,整合电气自动化技术等5个专业,组建省级电气自动化专业群;深化课程交叉,重塑专业形态。构建“底层共享、中层互融、拓展互选”的专业群课程体系,适应产业链对复合型人才需求;搭建特色人才培养平台。成立“智能制造产业人才学院”,创新校企合作机制,推动校企共定方案、共建课程、共组团队、共提质量。
(2)订单驱动:打造场景化能力递进培养路径
构建“链群订单”校企联合培养机制,针对产业链多元应用场景需求,以专业群为载体,以现场应用能力为导向,联合京东方、合肥阳光电源、长安汽车等企业打造“企业冠名班+学徒制专班+厂中校特色班”订单培养模式;构建知行融合实践体系,引入“真生产、真任务、真案例”实践项目,打造“基础实训平台+生产性基地+企业基地+工匠工坊”产教融合平台,实施技能培养到实战应用的递进式培养路径。
(3)数智支撑:建设数智化应用能力提升平台
建设校园信息化数字支撑平台。依托我院省级信息化标杆院校和教育部网络学习空间应用优秀学校,构建全场景的教学管理平台,为人才培养提供信息化支撑;打造数字化课程资源平台。构建由专业教学资源库、省级精品课程、企业在线课程资源组成的在线资源;打造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引进企业工业机器人数字编程、产线数字孪生产线平台,构建“数字化教学—数字化课程—数字化应用”三位一体平台,提升学生数字素养与技术应用能力。
图1 智能制造现场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4)应用成效
学院获批安徽省“双高计划”建设学校,建成国家级教学资源库1个,省级产业学院1个,省级教学资源库3个,省级精品课程20多个;打造省级教学团队5个,编写国家规划教材3部,省级以上规划教材5部;近三年为行业输送生产、加工、调试等一线岗位高质量毕业生1200多名,培养技术能手5名,学生在各类技能大赛累计获奖150多项,其中国家级奖项20多项,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开展各类社会培训3500余人次;相关成果得到50多家媒体报道,在安徽职业技术学院等10余所院校应用。(智能制造学院:周守东 审核:韩瑞 佘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