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化旅游与教育学院团总支 王玉 宋晨昕 审核:谌莲莲 邱竹青)从“小黄城外芍药花,十里五里生朝霞”的瑰丽诗卷,到涡河之畔孕育的建安风骨,亳州的文化脉络中处处闪耀着诗意与智慧。为引导同学们深入了解亳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5月11日,我院组织学生参加在安徽省图书馆举办的“安徽人文讲坛”系列讲座第219讲——诗话亳州:芍药风流,涡河诗情。

本次讲座由知名学者、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刘运好教授主讲。刘教授以“亳州为何被誉为‘诗城药都’”这一问题为引,结合历史文献与考古发现,展开精彩讲解。他以时间为轴,带领同学们探寻亳州芍药的千年底蕴。从东汉典籍中初见药用栽培记载,到明清时期“亳芍甲天下”的鼎盛;结合《亳州志》里的种植图谱与文人墨客的咏叹诗篇,生动诠释芍药如何从一味药材,蜕变为融合民俗、艺术与商业价值的文化瑰宝。随后,刘教授结合“三曹”的经典诗作与《涡河赋》,细致入微地阐述了涡河在中华文明传承中作为诗意源泉与文化纽带的关键作用,揭示了亳州作为诗城的深厚底蕴。
本次讲座以“诗韵药香”为切入点,带领同学们领略亳州文化,既展现其深厚历史底蕴,又通过古今对照拓宽视野、启迪思维,增强了大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与民族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