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化旅游与教育学院团总支 王玉 宋晨昕 审核:谌莲莲 邱竹青)从甲骨文中记载的淮水祭祀卜辞,到明代漕运图里繁忙的淮河码头,这些珍贵史料生动展现着淮河流域的历史脉络。为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5月10日,我院组织学生参加由安徽省图书馆举办的“新安百姓讲堂”系列讲座——“天下‘腹心’:古代淮河流域的空间想象与历史建构”。

本次讲座由安徽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盛险峰主讲,其主要研究中国古代史(唐宋史方向)、中国古代学术史。讲座中,盛老师从淮河流域独特的地理位置入手,介绍其在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版图中的关键地位,阐释“腹心”称谓的历史渊源。投影屏上古淮河航运图、古代城池分布示意图与现代地理信息图交替呈现,展现淮河流域的历史变迁。盛老师着重讲解该流域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形成中的重要作用,结合文献与考古发现,剖析其作为南北文化交融枢纽的价值,并探讨古代淮河流域水利工程、漕运体系及民俗文化等方面内容。
此次讲座让同学们对古代淮河流域的历史文化有了更全面、深入的认知,拓宽了文化视野,加深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同时,也激发了同学们对历史文化研究与传承的兴趣,助力同学们在历史文化的滋养中坚定文化自信,汲取前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