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学院是学校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服务区域产业升级,整合原电气工程学院和原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部分优势专业组建而成。学院紧密对接安徽省十大新兴产业及合肥市重点产业链,聚焦智能制造、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紧扣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发展趋势,致力于培养制造业生产、管理、服务一线急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学院拥有1个省级示范专业、3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示范实训中心和3个省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
学院开设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数控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等8个专业,覆盖智能装备、控制技术、信息通信、精密制造等智能制造全链条。其中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省级特色高水平专业、省级特色现代学徒制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省级示范建设专业、省级高水平专业、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专业设置紧扣智能制造发展方向,覆盖智能装备、智能控制、工业自动化、信息通信、精密制造等智能制造全链条。学生可考取机械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工业机器人运维、低压电工、机械工程制图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师资力量与教学成果
学院拥有一支经验丰富、师德高尚、爱岗敬业、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具有教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等高级职称教师30%以上,80%以上教师取得博士、硕士学位,双师型教师达70%以上。其中有省级专业带头人、省级优秀教师、江淮职教名师、省级教坛新秀、省级教学名师和院级教学名师多人。拥有省级教学创新团队5个,省级思政教学团队1个,拥有一支优秀的专业的辅导员队伍,从事学生的日常管理。教师获得安徽省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6项,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3项,主持省级及以上教科研项目60余项,公开发表高水平论文及专利百余篇。
实训条件与产教融合
学院建设有3000平方米的智能制造实训基地,包括三菱自动化实训室、智能制造实训室、工业机器人实训室、电子综合技能实训室、CAD/CAM实训室、虚拟仿真实训室、机械创新实训室、机械基础实训室、液压传动技术实训室、机械拆装与测绘实训室、机械制图实训室、单片机实训室、传感器实训室、PLC实训室、电工电子实训室、电工考证实训室、钳工实训室、数控实训中心、智能产品创新应用工坊等30多个功能完备、技术先进的校内实验实训场所,可同时容纳600人进行实验实训,能够满足专业教学、职业培训、技能鉴定、创新设计等方面的需要。
学院高度重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与合肥市及长三角地区众多知名企业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与合肥阳光电源、合肥长安汽车、奇瑞集团、华润微电子、大金电器、人本集团、合肥京东方、荣事达、晶合集成、国轩高科、合肥一途智能科技、通富微电子、美的、海尔、格力电器等50多家知名企业建立校外实习就业基地,为学生岗位实习和就业提供了保障,其中与合肥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开展“阳光电源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专班”合作,与合肥一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开展“现场工程师培养专班”合作,与京东方开展现代学徒制合作、共建国家级实践流动站。
学生发展与就业前景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的技术技能培养,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建,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培养的学生多次在国家级技能大赛中获奖,近五年获得国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12项,省赛奖项180多项。学院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拥有流云足球社、迈欣音乐社等多个学生社团,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和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院毕业生以“基础扎实、技能过硬、素质全面”广受用人单位好评,大批优秀毕业生进入合作企业及科研院所工作,从事制造领域的设计、生产、加工、维护等工作,发展前景广阔。
学院将牢牢把握国家大力发展智能制造的战略机遇,以培养新时代智能制造领域卓越工匠为己任,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服务产业能力,努力建设成为省内领先、国内有影响力的智能制造人才培养高地和技术创新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