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文化的长河中,戏曲犹如一条奔流不息的艺术之河,滋养着民族的精神土壤。而京剧的诞生,正是这长河中一段波澜壮阔的传奇。为了让同学们深入了解京剧的起源与发展,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9月14日,我院组织学生参加在安徽省图书馆举办的安徽人文讲坛系列讲座——“京剧诞生:徽班进京的戏曲传奇”。

本次讲座特邀安庆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副院长、安徽省社科普及基地黄梅戏艺术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邵敏教授主讲。她通过丰富史料、生动故事和珍贵戏曲图片,带领听众重温了两百多年前徽班进京的历史:1790年,为庆祝乾隆八十大寿,以高朗亭为台柱的“三庆”徽班从扬州进京献艺,此后四喜、和春、春台等徽班相继入京,在表演中不断吸收昆曲、秦腔、汉调等剧种的声腔与技艺,经数十年融合创新,最终形成行当齐全、表演精湛、唱腔优美的京剧艺术。邵教授指出,徽班进京不仅是一次艺术迁徙,更是中华文化“和而不同”包容性的体现,启示我们传统文化唯有在交流中发展、在创新中延续。
通过此次活动,同学们不仅开阔了文化视野,更增强了对传统戏曲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激发了大家对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我们更应像当年的徽班艺人那样,勇于创新、善于融合,让古老的艺术在今天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文化旅游与教育学院团总支:王玉 宋晨昕 审核:谌莲莲 邱竹青)